当前位置:主页 > 汽车 > 正文
整治公车私用:三招式“锁”住“车轮子”
来源:新华网作者:cqhn12018-08-10 11:51:49

新华网北京8月10日电(于子茹)公车私用一直以来都是公车管理工作中的难题,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并造成浪费。近年来,为了治理公车私用乱象,国家和各地区陆续实施多种措施与办法。

第一招:减少公车数量

党政机关配备公务用车原本是为了保障正常的公务出行,但多年来超编制、超标准配备等“车轮上”的铺张浪费问题严重,车辆配备范围过大、运行管理成本偏高、公车私用等问题日益突出,饱受诟病。

为了治理“车轮上的浪费”,2014年7月,中办、国办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要求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并适度补贴交通费用,从严配备定向化保障的公务用车。

这两个文件的发布也意味着,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正式启动。

公开报道显示,截至2017年,已有29个省份基本完成公车改革工作。地方公车改革工作已转入完善制度体系、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巩固车改成果的深化阶段。

在公车改革的推动下,全国各地公务用车数量明显缩减,节约了公车运行成本。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近日公布的车改成果显示,全市公车总量由原先的10万余辆减为8万余辆,减少约两万辆公车,节约财政资金近3亿元。

第二招:张贴标识

公车改革开始后,多地取消了一般公务用车。但这并未从根本上杜绝公车私用现象。

对此,2017年印发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指出,要采取一些创新性手段来治理。其中,公务用车标识化就是治理手段之一。

媒体报道显示,截至目前,已有31个省区市启动部署或已完成公车标识工作。

目前,全国各地公车标识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像北京、上海、广西等地采用公车贴标,即在公务用车前窗显著位置张贴标识;另一种则是像浙江、天津、江西、江苏、湖北等地采取车身喷涂。而公车标识的式样,各地也各具特色。

比如,北京市公务用车标识为椭圆形车贴,统一贴在车窗右下角,不同类别的车辆对应不同颜色标识,红色是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黄色是事业单位公务用车,蓝色是国有企业公务用车,绿色是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标识上还印有监督电话“12345”。

而四川则对所用公务用车都采用统一样式的标识:白底椭圆形,中间的“公务用车”4个字为蓝色,并标有监督电话“12388”。对9座以下(含9座)公务用车喷涂小标识,9座以上公务用车喷涂大标识。公车标识化,一方面更便于加强对公务用车的识别管理,另一方面,在标识中标明监督电话也可以加强社会监督。

第三招:加多重监督“锁”

除了推行公车标识化外,多地还尝试运用大数据、卫星定位等监管方式,让公车私用无处遁形。

北京已经在所有公车加装北斗导航功能,非工作时段使用、行驶进入敏感区域都会自动报警。

哈尔滨启用的公务用车监督管理系统,运用“大数据+天眼”的组合模式,全面采集全市公务用车信息和交通卡口车辆流量信息,通过系统可对节假日、非工作日、非工作时间的公务用车出行次数、行驶情况等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统计评估,从而监测到车辆是否存在违规配备和使用的情况,助力强化对违规配备使用公车问题的监督整治。

江苏张家港市利用市公务用车智能化管理平台在线查看车辆运行轨迹,发现不按规定路线行驶,可以实时记录下来;发现有违规违纪问题,将对公车使用人员进行相应处理。

此外,为了管住公车的“轮子”,各地也出台办法,防止公车的购置和报废环节滋生腐败。例如,今年6月起,安徽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会给每台公车核定编制、上“户口”,对车辆信息等建档立卡,并对整个公车的使用周期进行监管,同时对各职能部门的任务进行了科学的界定。

[责任编辑:linlin]

评论排行
  • 1 5
  • 2 2
  • 3 0
  • 4
  • 5
  • 6
  • 7
  • 8
  • 9 0
  • 10 h
  • 11 0
  • 12 9
  • 13 1
  • 14 0
  • 15 a
  • 16 1
  • 17 1
  • 18 <
  • 19 0
  • 20
  • 21 2
  • 22 0
  • 23
  • 24 0
  • 25 1
  • 26
  • 27